第11集:夏衍剧本启抗战筹资 安娥突破日军封锁赴桂林协调戏剧
夏衍创作了一部优秀剧本,郭沫若看后十分认可。鉴于报社当前经济紧张,郭沫若提议返回广西,尽快将剧本搬上舞台与荧幕,既能筹集资金,也能动员更多爱国人士上前线抗日。李克农认为此提议可行,支持推进此事。在我党的努力下,杨东莼最终出任广西桂林教育长。上任后,他大力推进教育改革,委任陶行知等人担任地方大学校长,创办多所学校,迅速凝聚民心,当地文化活动也愈发丰富。任素宁平时会到学校和街头采访,见证桂林民众修复家园、积极抗敌的行动。黄旭初也识时务,在白崇禧奔赴前线期间,他在后方促成不少事,暂时未给我党的行动制造阻力——白崇禧临行前的叮嘱让他印象深刻,他也担心上级态度变化,导致自己无立足之地。郭沫若鼓励夏衍协助剧组将爱国剧本落地为剧目,计划在重庆、桂林两地演出。为推进此事,谢秘书提前向黄旭初透露消息。黄旭初起初对剧目公演有些犹豫,谢秘书早有准备,拿出一份包含三四十位当地文化名人的演出委员会名单,并告知广西军委已同意。黄旭初见名单都是文化名流且有军委支持,便不再犹豫,表态全力配合。有了剧目,还需协调演员。周恩来看过剧本后,决定让安娥前往剧组,帮忙协调各地演员参演、解决剧组难题。安娥接到任务后,立即从长沙动身。安娥在码头遭遇意外:日军控制了码头,逐一检查乘客证件,而她尚未拿到通行证。原本约定在船上接头的人也未找到,眼看就要轮到自己检查,安娥十分焦急。此时,一位妇女将怀中孩子递给她,顺势把通行证塞进她手里。安娥抱着孩子向日本宪兵出示通行证,一位日本军官起了疑心——安娥衣着华贵,怀中孩子却邋遢不堪,于是拦住她盘问。之前递证的妇女镇定上前解释,称安娥是在帮自己抱孩子。日军不信两人是母子,让孩子喊安娥“妈妈”,孩子起初不肯开口,日军当即举枪对准她们。万幸最后孩子喊出“妈妈”,日本宪兵才放行,安娥这才松了口气。安娥抵达剧组后,见到导演和演员,向大家强调了这部抗战剧目的重要性。随后导演接到消息,原本约定参演的秦姓演员被日本少佐带走——这位少佐出了名的凶残,秦姓演员恐有危险。在日本宪兵部,秦姓演员被软禁在办公室,日军要求她出演宣扬“大东亚共荣”的剧目,她断然拒绝。见日军被激怒,秦姓演员深知自己今日恐难脱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