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集:武汉汇聚爱国进步人士,周恩来与白崇禧共商抗日
上海沦陷后,民众寄希望于武汉,盼着能得到军队庇护,可没多久,国民政府也撤离武汉飞往重庆。此前南京、上海失守后均遭日军大肆轰炸,民众担心武汉重蹈南京覆辙,纷纷撤离。蒋介石在飞往重庆的飞机上,看着地面密密麻麻的逃亡人群,作为肩负民众安全的首脑,他当时的心情或许只有自己清楚。周恩来同志去开会的路上,遇到车辆出故障的白崇禧。白崇禧对国共合作持积极态度,周恩来便停车让人帮忙检修车辆,还与他交流起来。白崇禧亲身经历过日军的强大,看着路边成群的难民,对未来深感忧虑。周恩来同志将毛泽东同志所著的《论持久战》交给白崇禧,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国情与抗日策略,粉碎了日本“速战速决”的妄想,为国人带来希望。白崇禧接过书,表示会认真研读,身旁的秘书则警惕地观察着周围情况。此次会面中,周恩来同志还与白崇禧商议,希望在国共合作期间,为《救亡日报》提供便利,以便回复海外华侨与中国外交部,确保华侨的捐赠能顺利送达国内。当时武汉的码头与火车站汇聚了众多艺术家、诗人和作家,包括艾青、王鲁彦、陶行知、李克农、巴金、徐悲鸿等。他们有时会在街上偶遇,碰面后总会谈论国家现状,希望用手中的笔为国家贡献力量——即便个人力量微薄,却也能形成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”的势头。夏衍与李克农也抵达武汉,开始组建《救亡日报》新基地,吸纳优秀人才,构建坚实的文化抗日战线,丰子恺也加入了这一队伍。这些爱国文人齐聚一堂,无不担忧中国的前途命运。李克农发现自己身后常有跟踪者,这些人要么是国民政府的特务,要么是日伪军。他平时常跟儿子交代:若自己牺牲了,就让儿子照顾好母亲;若母亲也牺牲了,就让儿子以国家为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