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集:桂林遇日军威胁,爱国人士聚首议事,长沙焦土惨状引忧虑
李克农找到一处酒坊作为落脚点,这里人员混杂、路线复杂,便于随时撤离。几天后,各界文人将在此召开爱国会议。酒坊老板见李克农气质不凡,喝酒时问起他的工作,李克农见老板并非奸恶之辈,便直言自己在从事抗日工作。当时商界也有不少爱国人士,老板从报纸上得知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,对李克农的工作表示支持,听到李克农提议打通西院与东院,当即答应。不久后,一个面相不善、尖嘴猴腮的人来到酒坊租房,老板立刻称房间已住满。对方不死心,追问“是谁花这么多钱租下这么多房间”,老板阅历丰富,巧妙地应付了过去。最终,爱国会议如期举行,王鲁彦、陶行知、李克农、巴金、徐悲鸿、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、画家丰子恺等都到场了。众多有志之士在此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爱国情怀,他们畅所欲言,纷纷表示接下来会通过作品全力支持抗日事业。会议进行中,几名反动军警来到酒坊,看到很多外地人聚集,便烦躁地大骂。此时,一个正义的声音响起——有人朗读了刚创作的诗歌《我爱这土地》,听众们激动地站起身,这首诗道出了大家的心声:泱泱大国竟对倭寇毫无办法,日军肆意横行,让众人愤慨不已。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艾青身边,聚集了许多对日本侵略者愤慨的民众。李克农趁机向大家宣传进步思想与抗日决心,众人听后热血沸腾,纷纷振臂高呼“坚决驱逐日本侵略者”。很快,长沙的消息传到桂林:日军推行所谓的“焦土抗战”,大批日伪军进入长沙,所到之处皆放火烧城,企图摧毁中国人的斗志。大火烧了三天三夜,无数居民被活活烧死,财产损失难以计数。既然战火已烧到长沙,桂林恐怕也难逃牵连。李克农虽已做好牺牲准备,却也急切盼望抗日胜利的曙光。李克农的儿子喜欢发报机,时常悄悄练习发报。一次,李克农听到儿子发出“想念妈妈”的信号,严厉批评他不专心;可当听到儿子带着哭腔喊“想妈妈”时,他也忍不住红了眼眶。想到长沙大火的惨状,无数抗日人士仍心有余悸——两万条鲜活生命就此消逝。进步人士黄浅斋看完报纸后,对未来深感绝望。郭沫若来看望他,坦言“战争本就残酷”,道理虽简单,黄浅斋却难掩悲痛:“国共合作失败,自己人打自己人,这简直是天下奇闻!”郭沫若听后,一时也无言以对。